|
白春礼院士

【个人简历】
白春礼,男,满族,1953年9月出生,辽宁丹东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0年,中学毕业,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务农
1974-1987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
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当年考取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1985年获博士学位
1985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作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在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从事真空扫描隧道显微境(STM)研究
1987年,回国任中科院化学所副研究员,历任中科院化学所副所长兼STM实验室主任。1989年,任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1991年10月-1992年4月,赴日本从事研究工作,任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
1996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05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化学学部主任
2006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社会职务】
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届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青联副主席 (199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99)。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7)、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6)、英国 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2007)。

兼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执行局委员、亚太材料学会副主席(2005)等职。
【研究成果】
先后从事过晶体结构、分子力学和EXAFS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80年代中期开始转入到纳米科 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以及分子纳米结构和纳米技术研究。研制成功了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并用其首次 观察到半导体化合物二硫化钼的表面形貌,在原子级水平上揭示了这类层状化物表面结构的新特点。主持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计算机控制的 STM,激光AFM,低温STM等仪器。他还组建了“北京本原显微仪器开发中心”,生产的STM整机很快打入国际市场。先后获国家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 成果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80篇,出版中英文专著7本。
【获奖情况】
1989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中科院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
1990年被授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2年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1994年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5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 “杰出青年学者奖”
2007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