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公布

[复制链接]
查看: 5011|回复: 0
发表于 2010-3-6 19: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1月26日下午,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天津的5名 优秀青年女科学家获得该项殊荣。  
与会嘉宾和获奖者合影留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全国妇联副主 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张静,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方茂田,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副总裁 兰珍珍等出席了颁奖典礼。
  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是:吉林大学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吉红,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李小英,南开大学物理科学院 教授、物理系副主任李宝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凡一,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系教授、系主任蒋澄宇。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热情,凝 聚各族各界妇女的智慧和力量,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她希望全社会要从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女性人才 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关注女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制度、政策、资源以及社会舆论等各个方面,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搭 建平台,促进更多优秀女性人才脱颖而出。
  
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先生致辞

  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先生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欧莱雅一直将科研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及重要的DNA组成,并承诺全力支持‘中国青年女 科学家奖’。未来还将继续携手各方,培养更多年轻一代女性科研生力军,不断推进中国科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的调动青年群体崇尚科学、投身科研的热情,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期间,欧莱雅在全国各大高校启动了“欧莱雅科学校园行” 活动,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面向青年和大学生群体的延伸和发展。在颁奖典礼现场,5名“校园科学之星”与新获选的5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展开深入 交流,通过了解获奖女科学家的事迹坚定了她们从事科学事业的决心。
  根据女科技人才成长的特点,从第六届开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把评选年龄从40岁以下放宽至45岁以下,这一举措使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 家奖”的报名人数比往年提升3倍多,共有85个单位推荐了近200位候选人。
冰与火的完美结合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感谢企业对女科学家的支持

    在普通人的眼中,科学与美丽似乎注定是一对矛盾体。一个是冰,务求冷静睿智;一个是火,可以融化世界。但在欧莱雅这样一个百年化妆品品牌的眼中,冰与火其 实并不矛盾,科学与美丽只是一体的两面而已。而最能体现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就是女性科学家。
    早在1998年,欧莱雅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建了目前世界唯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命科学和基础科学领域所有女性的奖项——“为投身于 科学的女性”计划。该计划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 金”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10多年来,“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全球的影响和声势日渐加大,权威性在科学界也日益 受到认可,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甚至被称为女性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阿达•尤纳斯及获得医学奖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波恩,曾经是2008年度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奖者。
  2004年,在欧莱雅的推动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正式创立。到今天,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的49名中国女性获得了“中国青年女科学 家奖”的荣誉,欧莱雅对于该奖项奖金的捐助总额达到了300余万元人民币。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创始人之一,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表示,“通过 该项评选活动的举办,中国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对促进青年女性科技人才建功立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谈到本届获选的女科学家,兰珍珍如数家珍:“今年获选的这些女科学家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非常突出的贡献,其中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位蒋 澄宇,她长期致力于SARS病毒的致病机理的研究。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默默耕耘的科学家,才让我们在可怕的、突发性的疾病面前更有信心。另外,还有曾凡 一,她不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而且在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在她看来,艺术让科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而科学让艺术从梦想变为现实。这些年轻的 科学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从事科学也可以很精彩。”
  其实关注科学、关注女科学家对于欧莱雅来说并非“无中生有”。百年欧莱雅创造的美丽神话,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欧莱雅对于科研创新及女性群 体的关注。欧莱雅集团每年的研发投资达年营业额的3.4%,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欧莱雅集团在亚洲、美洲及欧洲设立17个研发中心和13个评估中心, 每年投入大量的科研津费用于皮肤、头发、色彩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欧莱雅的这个科研队伍中,55%是女性科研工作者。女性不仅是欧莱雅最 大的客户群,也是欧莱雅最终关注和鼓励的社会群体。  
  让科学走进公众视野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评选只是欧莱雅广泛的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一部分”,兰珍珍说,“我们所希望的,是这些女科学家所代表的科学精神能够深入人 心。”
  为了让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欧莱雅不断推进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在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为投身科学的女性计划”中的影响力。 2009年3月,33岁的上海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施静艺代表所有中国科研女性,踏上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莱雅“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 金”的领奖台,这是中国女性第四次获选“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国际计划。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官方赞助商,欧莱雅还推荐8位曾经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 奖”获得者,董爱武、杨劼、吕植、卓嘎、付玉杰、李国婧、祝凌燕、韩喜球获选“世博城市之星”,让“女性科学家”这一群体走进公众的视野,引发世人关注。
  “你知道吗?几年前,我们曾经在大众中做过一次小小的测试,大家能举出名字来的女科学家似乎只有居里夫人一个人。”兰珍珍说,“经过六届中国青 年女科学家奖的评选,现在的情况已经在逐步改变了。很多女科学家,特别是中国自己的女科学家的名字已经开始进入年轻人的脑海。而在另一方面,2004年刚 刚开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评选的时候,我接触的很多女科学家都在感慨自己后继无人。这几年,我听到这样的说法也越来越少了。这两件事汇总在一起,或许你就可 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让科学走进公众的视野,欧莱雅的付出已经开始获得了回报。”
  青年群体是中国科学界的未来,为了鼓励更多青年女性投身科研领域,推进中国科学界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今年,欧莱雅还启动了“科学校园行”活 动,以节能低碳为主题设定四个环保课题,在全国重点大学中征集环保畅想及提案,最终评选出6名女性“欧莱雅校园科学之星”。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欧莱 雅减碳达人”活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倡导科学健康的低碳生活。
  此外,欧莱雅还在持续推动中国科普教育的发展。2009年4月,欧莱雅宣布将旗下著名的“破解头发的奥秘”科普展捐赠给中国科技馆,全力支持其 在中国的巡展。“破解头发的奥秘”展览是由欧莱雅公司与法国科学工业城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共同策划并设计完成的。展览的设计风格独特,有极强的参与性与 互动性,寓教于乐,有效地调动了公众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的热情。
  兰珍珍说:“欧莱雅希望通过一系列面向科学的公益项目,让科学真正走进公众视野,让科学精神真正成为大众共享的精神食粮。”
  科学成就大爱之美
    兰珍珍强调,与其他跨国公司不同,欧莱雅独特的社会责任理念始终贯穿着“科学”的要义。“欧莱雅宣传、创造人类之美,更从来不忘记以科学教育塑造人类心灵 之美,以科学研究探讨维护地球之美的课题。因为欧莱雅知道,社会责任是一家跨国公司的大爱之美。”
  正因如此,2007年10月9日欧莱雅公司总裁欧文-琼斯在巴黎宣布成立用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欧莱雅企业基金”(the L’Oréal  Corporate Foundation)时就明确表示,该基金将主要用于三方面用途:鼓励教育、推动科学研究和帮助弱者。  欧文-琼斯亲自出任欧莱雅企业基金总裁。他说:“欧莱雅企业基金的创建是我们企业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表明我们希望超越经济成功的范畴,担负企业的社 会责任。”
  欧莱雅社会责任的“科学态度”首先表现在对环境的关爱。“环境关爱已经成为欧莱雅企业DNA的核心组成。”据兰珍珍介绍,欧莱雅始终坚持提高环 境绩效,推进绿色商业模式,并坚持在生产、采购、研发、分销的各个环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降低温室气体及废弃物的排放,以创新有效的方式减少业务对环境的 影响。近期,欧莱雅对外公布了2005~2015年环境远景规划,承诺到2015年,实现碳排放、单件成品耗水量及垃圾排放减半的目标。“2008年,欧 莱雅已经做到总耗水量降低6.9%,单件产品的耗水量降低3.4%,CO2总排放降低6.6%,全部超出原计划目标。”
  欧莱雅社会责任的“科学态度”还表现在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  “欧莱雅将绿色化学和可持续理念应用于产品和制作过程中,是市场的先行者。”兰珍珍说,寻找可持续创新的途径一直是欧莱雅非常重视的内容之一。“欧莱雅结 合高科技产业的做法来保证产品质量。我们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发展多选择的动物试验的方法上,积极致力于研究产品安全和纳米技术的环境影响。在供应商关系 上,我们还协助供应商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向供应商说明原料的供应和处理方法。在消费者关系上,欧莱雅在在50多个国家中有331位专业的消费者顾 问,每类产品、每条分销渠道和每种价位上尽量提供品质最高的产品,用来满足消费者变化无穷的美丽需求和追求。”
    不过,兰珍珍也坦承:“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家公司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希望也愿意借助欧莱雅在全球的成功经验为更多中国化妆品企业做表率作用,带动中国化 妆品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让科学成就大爱之美。” 
冰与火的完美结合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感谢企业对女科学家的支持

    在普通人的眼中,科学与美丽似乎注定是一对矛盾体。一个是冰,务求冷静睿智;一个是火,可以融化世界。但在欧莱雅这样一个百年化妆品品牌的眼中,冰与火其 实并不矛盾,科学与美丽只是一体的两面而已。而最能体现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就是女性科学家。
    早在1998年,欧莱雅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建了目前世界唯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命科学和基础科学领域所有女性的奖项——“为投身于 科学的女性”计划。该计划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 金”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10多年来,“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全球的影响和声势日渐加大,权威性在科学界也日益 受到认可,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甚至被称为女性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阿达•尤纳斯及获得医学奖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波恩,曾经是2008年度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奖者。
  2004年,在欧莱雅的推动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正式创立。到今天,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的49名中国女性获得了“中国青年女科学 家奖”的荣誉,欧莱雅对于该奖项奖金的捐助总额达到了300余万元人民币。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创始人之一,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表示,“通过 该项评选活动的举办,中国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对促进青年女性科技人才建功立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谈到本届获选的女科学家,兰珍珍如数家珍:“今年获选的这些女科学家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非常突出的贡献,其中给我们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位蒋 澄宇,她长期致力于SARS病毒的致病机理的研究。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默默耕耘的科学家,才让我们在可怕的、突发性的疾病面前更有信心。另外,还有曾凡 一,她不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而且在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在她看来,艺术让科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而科学让艺术从梦想变为现实。这些年轻的 科学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从事科学也可以很精彩。”
  其实关注科学、关注女科学家对于欧莱雅来说并非“无中生有”。百年欧莱雅创造的美丽神话,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欧莱雅对于科研创新及女性群 体的关注。欧莱雅集团每年的研发投资达年营业额的3.4%,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欧莱雅集团在亚洲、美洲及欧洲设立17个研发中心和13个评估中心, 每年投入大量的科研津费用于皮肤、头发、色彩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欧莱雅的这个科研队伍中,55%是女性科研工作者。女性不仅是欧莱雅最 大的客户群,也是欧莱雅最终关注和鼓励的社会群体。  
  让科学走进公众视野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评选只是欧莱雅广泛的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一部分”,兰珍珍说,“我们所希望的,是这些女科学家所代表的科学精神能够深入人 心。”
  为了让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欧莱雅不断推进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在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为投身科学的女性计划”中的影响力。 2009年3月,33岁的上海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施静艺代表所有中国科研女性,踏上第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莱雅“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 金”的领奖台,这是中国女性第四次获选“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国际计划。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官方赞助商,欧莱雅还推荐8位曾经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 奖”获得者,董爱武、杨劼、吕植、卓嘎、付玉杰、李国婧、祝凌燕、韩喜球获选“世博城市之星”,让“女性科学家”这一群体走进公众的视野,引发世人关注。
  “你知道吗?几年前,我们曾经在大众中做过一次小小的测试,大家能举出名字来的女科学家似乎只有居里夫人一个人。”兰珍珍说,“经过六届中国青 年女科学家奖的评选,现在的情况已经在逐步改变了。很多女科学家,特别是中国自己的女科学家的名字已经开始进入年轻人的脑海。而在另一方面,2004年刚 刚开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评选的时候,我接触的很多女科学家都在感慨自己后继无人。这几年,我听到这样的说法也越来越少了。这两件事汇总在一起,或许你就可 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让科学走进公众的视野,欧莱雅的付出已经开始获得了回报。”
  青年群体是中国科学界的未来,为了鼓励更多青年女性投身科研领域,推进中国科学界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今年,欧莱雅还启动了“科学校园行”活 动,以节能低碳为主题设定四个环保课题,在全国重点大学中征集环保畅想及提案,最终评选出6名女性“欧莱雅校园科学之星”。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欧莱 雅减碳达人”活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倡导科学健康的低碳生活。
  此外,欧莱雅还在持续推动中国科普教育的发展。2009年4月,欧莱雅宣布将旗下著名的“破解头发的奥秘”科普展捐赠给中国科技馆,全力支持其 在中国的巡展。“破解头发的奥秘”展览是由欧莱雅公司与法国科学工业城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共同策划并设计完成的。展览的设计风格独特,有极强的参与性与 互动性,寓教于乐,有效地调动了公众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的热情。
  兰珍珍说:“欧莱雅希望通过一系列面向科学的公益项目,让科学真正走进公众视野,让科学精神真正成为大众共享的精神食粮。”
  科学成就大爱之美
    兰珍珍强调,与其他跨国公司不同,欧莱雅独特的社会责任理念始终贯穿着“科学”的要义。“欧莱雅宣传、创造人类之美,更从来不忘记以科学教育塑造人类心灵 之美,以科学研究探讨维护地球之美的课题。因为欧莱雅知道,社会责任是一家跨国公司的大爱之美。”
  正因如此,2007年10月9日欧莱雅公司总裁欧文-琼斯在巴黎宣布成立用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欧莱雅企业基金”(the L’Oréal  Corporate Foundation)时就明确表示,该基金将主要用于三方面用途:鼓励教育、推动科学研究和帮助弱者。  欧文-琼斯亲自出任欧莱雅企业基金总裁。他说:“欧莱雅企业基金的创建是我们企业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表明我们希望超越经济成功的范畴,担负企业的社 会责任。”
  欧莱雅社会责任的“科学态度”首先表现在对环境的关爱。“环境关爱已经成为欧莱雅企业DNA的核心组成。”据兰珍珍介绍,欧莱雅始终坚持提高环 境绩效,推进绿色商业模式,并坚持在生产、采购、研发、分销的各个环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降低温室气体及废弃物的排放,以创新有效的方式减少业务对环境的 影响。近期,欧莱雅对外公布了2005~2015年环境远景规划,承诺到2015年,实现碳排放、单件成品耗水量及垃圾排放减半的目标。“2008年,欧 莱雅已经做到总耗水量降低6.9%,单件产品的耗水量降低3.4%,CO2总排放降低6.6%,全部超出原计划目标。”
  欧莱雅社会责任的“科学态度”还表现在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  “欧莱雅将绿色化学和可持续理念应用于产品和制作过程中,是市场的先行者。”兰珍珍说,寻找可持续创新的途径一直是欧莱雅非常重视的内容之一。“欧莱雅结 合高科技产业的做法来保证产品质量。我们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发展多选择的动物试验的方法上,积极致力于研究产品安全和纳米技术的环境影响。在供应商关系 上,我们还协助供应商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向供应商说明原料的供应和处理方法。在消费者关系上,欧莱雅在在50多个国家中有331位专业的消费者顾 问,每类产品、每条分销渠道和每种价位上尽量提供品质最高的产品,用来满足消费者变化无穷的美丽需求和追求。”
    不过,兰珍珍也坦承:“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家公司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希望也愿意借助欧莱雅在全球的成功经验为更多中国化妆品企业做表率作用,带动中国化 妆品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让科学成就大爱之美。” 
李宝会上台领奖

  2.  李宝会:南开大学物理科学院教授、物理系副主任。李宝会近年来综合运用凝聚态物理方法以及分子模拟技术,阐明了典型软物质自组装材料的微观形态及其演化规 律。预测了丰富的新型自组装形态,许多预测结果得到近期大量实验工作的证实;为可控地制备新型纳米器件、纳米反应器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对 软物质体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受限体系中的结构受挫、复杂自组装结构的形成机理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获得了系列结果;推动了软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近年来在 Phys. Rev. Lett.  等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50余篇。工作的科学价值和创新性得到国际同行广泛地高度评价;论文被SCI他引260余次。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才计划;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个人自述: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小时候的生活非常单调,而读书成为我当时最大的爱好;从书中学到知识使我充实、让我快乐。我一直很喜 欢物理,感觉能了解万物之理而造福人类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在我多年从事的科研工作中,探索所从事研究的奥秘让我痴迷。科研中每一点小进展都会带给我兴 奋,而每一个困难又会带给我挑战;这种兴奋和挑战构成了我对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在科学的海洋中不断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是我每天的幸福和快乐所在!一分耕 耘,一分收获,我相信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成功!
于吉红上台领奖

  3.  于吉红:吉林大学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吉红于1985年至1995年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6-1998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 和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晋升为吉林大学化学系教授,2007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担任多个国际杂志的国际编委,任分子 筛专业领域杂志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的亚洲编辑。在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开拓性工作,为无机多孔晶体材料的分子工程学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发表SCI检索论文近200篇。获得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 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个人自述:我从小对学习就有着一种特殊的兴趣。对科学真正有所感悟应该是在大学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一些老师的影响下,才真正培养了对科学 追求的思想。后来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在这期间受到了我的导师、著名无机化学家徐如人院士的影响。他高尚的人品、对科学执着、奉献的精神和在科学方面所 做出的突出贡献,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世界需要科学, 科学需要女性”。我热爱科研工作,这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抗SAS功臣”蒋澄宇上台领奖

  4.  蒋澄宇,女,生于1964年11月,北京市人。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蒋澄宇教授 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和生物化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 哈佛医学院遗传系与麻省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工作。2003年回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工作。蒋澄宇教授长期致力于RNA病毒(SARS,禽流 感,和艾博拉等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对呼吸衰竭等致病机理做了深入研究。阐述了SARS、禽流感、炭蛆杆菌和纳米材料等导致的呼吸衰竭的分子致病机理。 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细胞》及《自然•医学》等杂志上, 并获得中, 美, 欧盟等国专利,曾独家转让世界排名前五名的制药公司
  个人自述:我出生在知识分子的家庭,从事科学研究是很自然的事。姥爷张任上世纪二十年代从美国学成回来,一辈子奉献给了国家的水利事业。父亲蒋 宏燿五十年代从苏联归国与北大毕业的母亲张立敏一起奉献给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事业,以及后来的地球环境事业。我在清华附中生物小组活动中喜欢上了生命科 学,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其中的奥秘。在求学和研究中,逐渐明白科学和人生的道理。感谢国家、家庭和恩师培养教育我,愿意多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益的事。
基因科学家曾凡一上台领奖

  5.  曾凡一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医学/理学双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 事发育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研究,以哺乳动物生殖与发育中重编程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为核心,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分子机理。建立了体内研究干细胞 生物学特征的哺乳动物模型和同体克隆技术。在Nature、PNAS等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 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近期和中科院动物所合作利用iPS细胞获得了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首次证明了iPS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多能性。  该项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强烈的反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个人自述:我出生在一个科学家家庭。父母这一代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发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从小就经常到实验室学习做实验,还参加了遗 传病研究组,深入农村山区普查血红蛋白病。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树立了用科学解除病人疾苦的理想,并激励我到美国攻读医学和生物学双博士学位以报效祖国。我 们一家钟爱艺术。我从四岁半开始学习钢琴,五岁登台演出,大学里主修生物学兼休音乐。我深深感悟到科学与艺术的相融:艺术让科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而科学 让艺术从梦想变为现实。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介绍: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欧莱雅和联合科教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 合国科教文组织、欧莱雅中国四方于2004年联手创立。截止本届颁奖典礼,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49名女性科研工作者获得了这一殊荣,欧莱雅 中国对于该奖项奖金的捐助总额达到了300余万人民币。社会的发展有赖科技的进步,“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中国科学界面向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富有影响力 的奖项,激励着更多的女大学生投身科学,为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欧莱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命科学和基础科学领域所有女性的奖项,“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诞生于1998年,由全球 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立,旨在全球范围内彰显女性在科学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对于她们科研领域的独特贡献给予充分的认可。 该计划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及欧莱雅—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国家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十年来,“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的影响和声势日渐加大,其权威性在科学界受到认可,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也因而被称为女性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搜狐网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