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发表在2010年7月14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一篇研究报告(全文),中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声称,中国两千年历史中发生的外族入侵和内乱与气候变冷的相关性,高于封建主义、阶级斗争或暴政。
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家张知彬领导的研究团队分析比较了公元10年到公元1900年之间的数据集,挖掘历史档案,战争的频率,稻米价格上涨,蝗灾,旱灾和水灾,区分内部冲突和外部战争,同时重建此期间的气候模式。
他们发现,汉朝(25年-220年),唐朝(618年-907年)、北宋(960年-1125年)、南宋(1127年-1279年),明朝(1368年-1644年)的崩溃都与低温或急剧下降的温度存在关联性。
研究人员认为,食物短缺确实能削弱这些专制王朝,但骤降的温度更有可能会驱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南方邻国。平均气温下降2摄氏度能减少草原牧草生长季节多达40天。当恶劣气候超出当时技术和经济制度能承受的范围,人们要么迁移要么将被饿死。
研究还发现,寒冷时期发生了更多的干旱和洪水,但导致战争和改朝换代的最直接因素是稻米价格飙升和蝗灾。
罗马帝国和玛雅帝国,也都在寒冷季节出现衰弱。研究人员认为,温度的变化周期大约为160年或320年,主要与太阳活动和地球轨道和自旋轴波动有关。
Ref.Periodic climate cooling enhanced natural disasters and wars in China during AD 10–1900 doi: 10.1098/rspb.2010.0890
文字转自 格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