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抗生素滥用板子不能只打医院

[复制链接]
查看: 1713|回复: 0
发表于 2011-11-11 19: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海建

2012年1月,北京将重启停了10余年的医院等级评审。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等4项指标将作为评级重要因素,不合格者将面临降级。此外,北京卫生局本月将完成本市二、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普查。检查结果将向社会公布,完成不好的医院将被公开批评。(11月10日《北京晨报》)

在抗生素滥用问题上,医院显然是“大头”,北京的新政初衷可嘉,也有釜底抽薪的意思,但问题是,整饬抗生素滥用危机,光给医院念“紧箍咒”似乎效果有限。

因为在抗生素问题上,集结着医疗领域的诸多纠结:就患者而言,喜欢抗生素,起码有3个因素,相对便宜、速效,及其本身卫生健康知识的短缺;医生喜欢抗生素,也离不开3个因素,保险、利润高、效果好。

究其二者取向来看,起码寄寓着3层关系。

一是“以药养医”的分配机制,离开抗生素“返现”,医生如何获得体面的薪资?二是紧张的医患关系,互信断裂、公信未建,对抗生素的迷信不正是医患双方分外无奈的一种“妥协”?三是稀缺的医卫常识,在公众还沉溺于“排毒教父”林光常、“太医后人”刘弘章、“食疗专家”张悟本等所谓“养生专家”普法的阶段,信息不对称与医卫常识的匮乏就成了抗生素滥用最好的“推进器”。

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滥用之殇,绝不仅仅在医院的“药方”之上。一方面,尽管早在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文要求——自2004年7月起,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处方药——但事实上,几乎没有几家药店墨守禁令,而区区1000元的罚款上限更成了制衡抗生素滥用的笑柄。

毕竟,就算医院不卖抗生素了,它总还有别的去处,而盘踞在抗生素身上的利益关系,显然不是医院与医生所能承受之重。抗生素滥用的板子,千万别再落入蜻蜓点水的窠臼了。

《科学时报》 (2011-11-11 A1 要闻)



该贴已经同步到 唐唐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