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张院士简介

[复制链接]
查看: 2037|回复: 1
发表于 2009-12-3 21: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宜张1927年9月28日-),浙江余姚人,中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首届毕业生。20世纪70年代,提出下丘脑及边缘系统参与针刺镇痛的设想;阐明了下丘脑—中脑连接的意义;阐明了下丘脑室旁核在损伤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阐明了脑内氨基酸和下丘脑神经肽与心理应激的关系。20世纪80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膜受体假说。
神经生理学家。博士生导师 1927年9月生于浙江余姚(现属于慈溪)。毕业于浙江省余姚中学,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生理学教授。历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 长、中国神经科学会副理事长、全军医科会生理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生理学报副主编、中国神经科学杂志常务主编、自然科学进展 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总后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代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生理研究。1980年代首先在国际 上提出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快速、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国际权威教科书所引用。主编有《神经系统电生理学》、《分 子神经生物学》等6册专著。有2篇论文发表后被国际文献引用近百次,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之一。近20年来,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及国家自然科学等 奖项。20世纪60年代发现单个电刺激可使幼兔大脑皮层树突电位长时间易化;70-80年代以来,提出了下丘脑及边缘系统参与针刺镇痛的设想并阐明了下丘 脑—中脑连接的意义;阐明了下丘脑室旁核在损伤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脑内氨基酸和下丘脑神经肽与心理应激的关系。80年代迄今,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糖皮 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提供了甾体激素以非基因组机制方式分别抑制、促进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分泌和重摄取氨基酸的一系列实验资 料;并阐明其部分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有关工作已被国际著名内分泌学教科书所引用。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Selective Publications:
  Hua SY, Chen YZ. (1989) Membrance-receptor mediated electr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 on mammalian neurons. Endocrinology, 124 (2): 687-691.
  Qiu J, Lou LG, Huang XY, Lou SJ, Pei G, Chen YZ. (1998) Nongenomic mechanism of glucocorticoid inhibitation of nicotine-induced calcium influx in PC12 cells: Involvement of protein C. Endocrinology, 139 (12): 5103-5108.
  Chen YZ, Qiu J. (1999) Pleiotropic signaling pathway in rapid, nongenomic action of glucocorticoi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Research Communication, 2: 145-149.
  Chen YZ, Qiu J. (2001) Possible genomic consequence of nongenomic action of glucocorticoids in neural cells. News Physiol Sci, 16: 292-296.

陈宜张院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07: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为科学为教育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我自己也是他的受益人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图文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