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耗散可产生持续稳定量子纠缠
量子耗散是指在量子开系统中,物体与环境发生能量交换或信息交流,导致相干性退失,因此,
两个物体要发生纠缠,一般要让它们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地小。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量子耗散能在
两个宏观物体之间形成持续稳定的量子纠缠,该发现为制造量子纠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上。
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研究院的尤金·波里克教授和同事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各种量子纠缠。
他们曾经预测,耗散在两个系统中很常见,且能驱使它们形成纠缠状态。在最新实验中,他们结合了耗散机制和持续测量方法,让含有1万亿个铯原子的两团铯气体
在室温下保持稳定纠缠达1个小时。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两团铯放入两个2.2立方厘米的容器中,容器置于真空极化磁场中,相距
0.5米。通过控制磁场并用激光作为“光泵”来吸取原子,在两团原子的整体系统中形成了耗散。“此前的研究中,耗散是每团原子独立发生的过程。而我们的研
究把耗散设计成两团原子系统共同的过程。”波里克说。
波里克解释说:“产生量子叠加和纠缠的共同特征是,系统的最终状态具有不确定性,有两个或
更多结果,无法判断它们倒向何种结果。在我们为两团原子系统设计的耗散环境下,也无法确定导致耗散的光子是从哪一团原子发射出来的。这种两个系统的量子相
干有两个耗散路径,是形成纠缠的关键因素。”
在以前的实验中,他们曾让一种半稳定的纠缠状态持续了0.015秒,加上“光泵”以后,虽然这一过程是非连续的,但却能将纠缠时间延长0.04秒。最后,他们将持续测量结果和耗散过程结合在一起,在室温下能生成稳定的纠缠状态达1个小时。
“这种纠缠状态随时都能产生,对一些需要用到复杂纠缠的网络而言,比以相干为基础的方法更
有优势。”波里克说,“从理论上来说,耗散产生的纠缠能存在任意长时间,也不需要给系统准备一个特殊的输入状态。这种方法使形成远距离、高稳定的纠缠状态
成为可能,在量子信息协议中更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