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学想法 学术文库 学术文献 浏览文献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chenui 添加于 2018-1-26 19:13 | 1179 次阅读 | 0 个评论
  •  作 者

    刘刚, 孙勇, 秦艳丽
  •  摘 要

    摘 要: 目的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与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特征。方法分析经眼底检查、FFA、ICGA及OCT确诊的PCV患者16例(16只眼)的眼底图像资料。其中OCT检查资料为8例(8只眼)。结果16例(16只眼)全部为单眼发病。其中男性10例,占62.5%,女性6例,占37.5%。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3.4岁。眼底检查14只眼病变部位位于黄斑区,占87.5%,2只眼病变位于视盘颞侧,占12.5%。在黄斑区4只眼见橘红色结节样隆起病灶,13只眼视网膜下有出血,11只眼见脂质沉着。FFA检查16只眼早期均呈强荧光,后期进行性渗漏。其中6只眼表现血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1只眼为浆液性PED,2只眼为血液性合并浆液性PED,1只眼呈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样结构。ICGA检查16只眼均可见强度不等、簇状或孤立的息肉状扩张灶,其中12只眼可见伞样或树枝样异常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网。OCT检查8只眼显示7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高反射层呈穹隆状隆起,其下可见结节状改变。1只眼无脉络膜毛细血管高反射层改变。6只眼表现血液性PED,2只眼为浆液性PED合并神经上皮脱离。结论PCV单眼发病为主,好发部位为黄斑区,最常见表现为视网膜下出血及脂性渗出,部分患眼存在PED。大部分患眼ICGA可见特征性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
  •  详细资料

    • 文献种类: Journal Article
    • 期刊名称: 临床眼科杂志
    • 期卷页: 2012  20 6 503-507
    • 日期: 2012
管理选项: 导出文献|

评论(0 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Copyright;  © 新科学想法 2016-2017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686号   ( 浙ICP备0903523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