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1活性是通过spindle checkpoint的必要条件
个人感觉这篇文章很不错,采用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模型,首先Aurora kinase和PP1一样,都在spindle checkpoint 里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另外一方面,以前已经有不止一片文献描述Aurora kinase和PP1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可以说是典型的一对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做酵母的优势就在于能够用温度来控制蛋白的表达,可以做很多温度敏感型的变异株来做实验。本文就采用一株既有microtubule depolymerization的变异,又有Aurora B的ATP结合位点变异。那么就是在一定温度下,既可以通过microtubule depolymerization让细胞停留在prometaphase,又可以通过添加ATP的衍生物1NMPP1来达到特异性、并且瞬间控制Aurora B活性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作者首先印证了在prometaphase时抑制Aurora B活性,可以导致细胞的mitotic exit,主要原因就是没有Aurora B活性,checkpoint就被克服了。作者通过观察mad2和mad3的减少来印证这一说法。当然,这个现象早就被证明过,没什么新鲜。 接下去作者证明dis2(PP1的一个isoform)在Aurora B活性存在的情况下变异失活的话,并不会影响cyclin B的信号强度,简介说明checkpoint没有被改变.但是当Aurora B活性被抑制时,Dis2的变异造成原来会走出有丝分裂的细胞无法走出了,说明Dis2活性是满足checkpoint的必要条件。而非PP2A,Sds21(另外一个PP1 的isoform),最后证明这种mitotic exit的失败源自于anaphase-metaphase转换的延迟。 最后再次搬出有丝分裂中经典kinetochore movement假设图(不知道被多少人说过,这里主要增加了PP1的分量)。 主要思想就是Aurora B的对kinetochore上的底物的活性决定于其与底物的距离,当kinetochore之间张力很小时,距离就近,底物受Aurora B的影响就大,受PP1的影响就小,所以主要变现为底物磷酸化。当达到足够张力(换句话说距离)的时候,Auroara B离kinetochore太远,其影响力被PP1等超过,就主要表现为去磷酸化。
这篇文章在 current biology中还有一篇双飞文章,是从budding yeast角度证实的,那篇文章的模型没有这个的漂亮,所以就不多做介绍了,有兴趣看我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http://www.xinkexue.com/bib-ref-refid-792.html Vanoosthuyse, V., & Hardwick, K. (2009). A Novel Protein Phosphatase 1-Dependent Spindle Checkpoint Silencing Mechanism Current Biology, 19 (14), 1176-1181 DOI: 10.1016/j.cub.2009.05.060 |